Discuz! Board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8|回复: 0

新闻转载商务部部长:全社会物流总费用GDP占比降至14.7%

[复制链接]

17万

主题

0

回帖

52万

积分

超级版主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523454
发表于 3 小时前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近日,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,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,2022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,也就是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值,已经下降到147%,相比于2022年下降了33个百分点。成都到拉萨物流公司的具体问题可以到我们网站了解一下,也有业内领域专业的客服为您解答问题,为成功合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!https://www.jywl56.cn



国际商报:


生活便利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需求,人们的感受比较直观,也是全面小康的一个重要标志。商务部在完善流通络,便利居民消费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?未来将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发力?谢谢。


王文涛:


谢谢你的提问,这个问题我来回答。流通一头连着生产,一头连着消费,在国民经济当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。我国流通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,特别是在国际化、标准化、智慧化、集约化、信息化方面迈出了很大步伐,走的也比较,有些方面在国际上是领先的。我们的流通效率在提升、成本在逐步下降,2022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,也就是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值,我国已经下降到147%,相比于2022年下降了33个百分点。连锁经营、电子商务、物流配送、智慧商店、接触配送、人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呈现,有些是因为疫情等情况倒逼了模式创新,这些创新中很多我们是领先于全球的。流通效率与生产效率同样重要,是提升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方面。


前面讲的这些发展确不错,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。尽管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下降到了147%,但相对发达我们还是偏高,所以大家有时候感受到物流成本比较高,企业反映也比较大。下一步,我们将以问题为导向,以补短板、强弱项为导向,在下面几个方面发力。


一是农村方面,推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。农村商业还是有很大的潜力,但在流通方面受短板制约。比如物流的覆盖、递的覆盖,到乡镇是997%,但到村一级只覆盖50%多一点,这个短板制约了农村消费的进一步发展。我们提出,要以县域统筹,以县城为中心、乡镇为重点、村为基础,推动农村商业体系建设,以市场化手段鼓励和推动个下沉:一是企业供应链的下沉,主要是鼓励大型的流通企业的营销络向农村延伸,为一些服务农村千家万户的小商户提供配送和标准化的采购;二是物流配送的下沉,包括电商配送、邮政、供销、递的资源整合,鼓励他们进一步下沉;是商品和服务下沉,农村商品消费要适合农村的特点,服务消费在农村是短板中的短板,包括售后服务,要继续加强。主要是通过鼓励个下沉,来现农村商业体系的建设,企业的供应链下沉、物流下沉、商品和服务下沉。


二是城市方面,下一步除了建设国际消费城市、商圈、步行街和特色街区,我们还特别要延伸到比较后一公里,就是社区,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。加建设菜市场、便利店、社区综合服务中心。加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,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,创新经营模式,促进便利消费,推进标准化菜市场建设等。


是完善商贸流通设施。主要聚焦于短板来发力。现在短板中的短板是冷链物流。我国肉类冷链流通率只有30%,果蔬不到20%,而发达在90%以上。所以我们下一步要推进农产品的冷链物流,加冷链物流建设,补齐这块短板。


四是加强应急保供。这次也给我们一个很大启示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商务部按照要求,联合相关部委、地方形成了九省联保联供机制,确保了湖北和武汉的生活必需品供应。近期疫情多点散发,加上一些地方的洪涝灾害,媒体报道了一些地方由于恐慌出现的抢购,短时间内的物资供应出现了一些困难,还有因为疫情防控的措施造成了短时间内的物流不畅通或者受阻,造成了个别的供应短缺。我们马上启动了联保联供机制,以地方为主体,各地加强物资保障供应,在短时间内马上恢复到正常,保障了老百姓日常生活。下一步,还要做好预警预测,要基于大数据,如果某些地方短期内出现物品短缺,供应受到影响,出现异常的数据,就要作出提示和警示,然后我们要立即启动联保联供措施。我们也特别希望媒体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监督,及时反映出现的有关情况。我们一方面通过媒体,一方面通过我们的系统,包括职能部门的系统和我们建立的监测系统,及时、速、准确地反映,确保不管发生任何情况,人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基本保障能够得到满足。谢谢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企业-展美林床类有限公司

GMT+8, 2025-5-11 10:05 , Processed in 0.054099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